我们的公益足迹

首页  /  我们的公益足迹

我们的公益足迹

首页  /  我们的公益足迹

句容市: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基层行系列活动——名医故里行句容站活动顺利举行

2025-04-25

1.jpg

2025年4月25日,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公益支持的“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基层系列活动——名医故里行句容站”在江苏句容顺利举行。活动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委会和围手术期专委会联合发起,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句容市人民医院共同承办。活动通过开展参访交流、学术讨论等活动,旨在发掘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的融合创新,推动基层麻醉技术与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消除或缩小区域间服务能力与质量差距。




参访交流


25日上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李天佐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苏帆教授,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杨轶副秘书长,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高巨教授,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方浩教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李志伟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吕欣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院许华教授赴句容市人民医院参访交流。句容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蒋雪平、麻醉科主任房明向专家组介绍了句容市人民医院发展历史和麻醉科诊疗情况。


2.jpg




学术交流


3.jpg

在25日下午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场环节上,由句容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房明教授主持。首先,句容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蒋雪平教授向远道而来的专家组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围手术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以及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长期以来,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切关怀与鼎力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前沿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必将为句容市的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jpg

5.jpg


苏帆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两个专委会从2021年至今,已走访多位中国古代名医故里,探访蒙医、苗医、壮医、维医、藏医等多个民族医药文化,在感受到中华古代传统医药魅力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宜技术和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的创新融合。

杨轶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参与“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基层系列活动”,深深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收获颇丰!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秉承着“生命至重,公益至上”的公益理念,持续在基层活动中努力。一方面希望能够为基层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希望可以把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基层医生有更好的获得先进技术与知识的渠道,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层诊疗水平,造福更多百姓。

学术交流环节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吕欣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许华教授主持。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方浩教授以“困难气道处理策略新进展”为题进行了分享,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李志伟教授以“骨伤科围术期的中医药应用实践”为题进行了分享,句容市人民医院王剑教授以“麻醉科在句容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和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


6.jpg


学术讨论环节由苏帆教授主持。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胡玉萍、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黄阳、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张钧、泰州市人民医院朱雅斌参与到热烈地讨论中。


7.jpg

苏帆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表示,这个活动的意义在于中医和西医相结合,做文化传承,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我们的前辈在针刺麻醉与镇痛方面,让中医走向了世界。目前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好时机,希望跟各位同道一起更深入的了解传统医学,这次探访葛洪故里不虚此行。我们要进一步的思考,如何让中医适宜技术在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应用到更广泛的临床工作中,让更多的患者因此而受益。

专家团队共同参观了葛洪纪念馆,了解名医葛洪的成长历程及《肘后备急方》的创作背景,强调灸法的使用,清晰明确的注明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肘后备急方》中的治寒热诸疟方,启发了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她将青蒿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证实有抗疟疾的作用,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次学术活动深入交流并分享中西医结合在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新技术、新经验与新成果,将助力我国不断承续中医药之精华,走向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守正创新之路做出新的探索。


返 回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1510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52号太平金融大厦11层1101  邮编:100084

电话:010-88115501  传真:010-88115501转801  邮箱:contact@bqejjh.org.cn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1510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52号太平金融大厦11层1101  邮编:100084

电话:010-88115501  传真:010-88115501转801  邮箱:contact@bqejjh.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