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2024耀动神州-药学科研能力建设基金”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05-17

2024年5月17日,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的“2024耀动神州-药学科研能力建设基金”项目启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该项目旨在鼓励开展肿瘤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支持肿瘤学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进一步推动我国肿瘤事业的蓬勃发展。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邱贵兴,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晓犁,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朱宏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荣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吕迁洲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赵青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封卫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晓宇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蔡本志教授及多位药学领域专家学者、爱心企业代表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王永庆教授主持。


2.jpg


邱贵兴理事长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嘉宾和爱心企业热情参与、积极支持白求恩公益事业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表示,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秉承白求恩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医疗公益慈善活动,一方面帮助社会中弱势群体获得基本医疗保障,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面向基层医生开展培训项目,助力提高医务人员诊疗能力。多年来,基金会携手志愿医生和爱心企业开展了诸多公益救助项目,救助患者达10万人次。药学科研能力建设基金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推动科研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该基金项目前三期已陆续资助175个研究课题,期望未来基金会能够继续资助更多药学科研项目,更好地推动我国医药领域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1.jpg


朱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提升医院科技创新能力,走出一条科研图强的道路,不仅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民生福祉的使命。药学队伍建设是医院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药学科研能力建设基金为药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帮助药学工作者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展开药物临床合理化应用、安全性评价等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期望未来药学队伍能够继续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持续砥砺前行,发展科研创新,不断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赵荣生教授在致辞中讲到,加速科技创新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而临床药学工作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药学同道而言,应该面向生命医药科技前沿,在创新药物研发、促进合理用药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药学科研能力建设基金的设立,是为了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医院药学工作者投身于科研工作,依托临床实际问题开展临床药学科技研究和创新。相信未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一定能够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期待更多同道的加入,为药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3.jpg

4.jpg



破茧成蝶,乘风破浪

“2024耀动神州-药学科研能力建设基金”项目启动


在本环节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吕迁洲教授担任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赵青威教授对四期项目进行了介绍。赵青威教授指出,肿瘤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肿瘤创新药层出不穷,肿瘤治疗也在向着治愈迈进。作为药学工作者,应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多元化、多层级的专业化药学服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肿瘤患者。在已经结题的第一期项目中,共44家医学中心专家团队获得资助,其中已落地的41个课题顺利结题,共发表42篇SCI论文、35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获得专利4项。第二期项目共有55家医学中心专家团队获得资助,今年也将顺利结题。第三期项目收到95份课题申请书,68家医学中心的73个课题顺利开题。2024耀动神州-药学科研能力建设基金项目即第四期项目,计划资助114个课题。

在与会专家的热切期待下,“2024耀动神州-药学科研能力建设基金项目”(即药学科研能力建设项目第四期)正式启动。


5.jpg




悬壶济世,探本求源

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药学科研之旅


本环节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封卫毅教授担任主持,统计及真实世界证据专家廖珊妹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许东航教授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杨全军教授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分享。

廖珊妹博士聚焦医学临床科研领域,从统计分析解决临床试验问题的视角出发,为广大临床医生和医学机构研究者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统计学方法提供参考。同时,聚焦临床研发可视化应用十大场景,从可视化需求、技术现状及可及性、可视化的应用场景、通用原则等维度进行理论和实践案例的阐述和分享,帮助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使用合理的可视化工具和可视化模型进行数据审核和分析。


6.jpg

许东航教授分享了基于CXCR4高表达的干细胞膜构建肿瘤靶向的膜仿生递送系统研究。他指出,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肿瘤,患者生存预后十分不理想。如何有效清除GBM术后残留的肿瘤组织,减少术后复发,成为当前治疗GBM的关键。利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肿瘤归巢性构建新型的基于肝细胞载体靶向递送系统,可以实现对组织的靶向治疗。在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团队针对这一课题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构建了混合膜仿生靶向递送系统,并验证了肿瘤的靶向性,由此发表了多篇论文,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杨全军教授分享了药学科研实践的经验。药师在开展药学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只有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把临床问题转化成药学研究的思路,才能实现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学部聚焦肿瘤恶病质精准诊疗,深入探索肿瘤晚期代谢物改变的病理生理作用,以及基于代谢调控的恶病质药物和营养治疗策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针对肿瘤恶病质生物标志物方向的研究,团队建立了恶病质的新诊断模型,开创了早期诊断恶病质的预警模式。此外还开展了肿瘤恶病质代谢干预及其药理学基础研究,以及基于代谢药理学的药物评价和临床研究。这些研究都是聚焦于临床实际问题所提出的科研课题,并且在合理的研究设计和认真的执行之中取得了科研成果,实现了药学科研的价值。


7.jpg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科研思维之学科交叉与碰撞


在本环节,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晓宇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蔡本志教授担任主持,先后主持了两个不同议题的科研讨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洪胜教授(陈璐医生代表发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振欣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黄萍教授和壹正医院管理发展(北京)中心陆浩教授就“药学人员如何开展肿瘤药学科研,回归患者临床价值”这一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王振欣教授表示,作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可以发现肿瘤临床治疗仍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对此,肿瘤科医生未来需要加强与药学专家的沟通与合作,以发挥“1+1>2”的效果。黄萍教授指出,药学科研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药学研究者应与临床团队共同探索,寻找更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在此过程中积累开展药学科研的经验,实现药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陆浩教授表示,作为药学工作者,开展肿瘤药学科研要体现自身价值,可以从依从性管理、不良反应管理、患者用药效果等方面展开探索,与临床医生一道为提高肿瘤治疗效果而共同奋斗。陈璐医生表示,肿瘤个体化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药学工作者可以从药物代谢动力学、基因组学等方面入手,围绕着临床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体现药学学科的价值。


8.jpg

随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颖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丽琴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邵华教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郭玉金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媛媛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天琳教授结合项目优先资助方向,分享了药学科研的思考和实践。周颖教授指出,基金的资助方向主要聚焦于临床研究,这是国际医疗机构和药物研发机构非常重视的研究方向,对于优化临床的药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金对药物的联合应用、新适应证、剂量研究等也尤为重视,这些研究方向与国际接轨。唐丽琴教授表示,基金项目为药学工作者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更多支持,这可以为药品在真实世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验证、针对特殊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提供研究数据支撑。邵华教授指出,基金项目为药学科研创造了更多机会,令更多药学工作者能够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在申请课题时应注意临床导向,进行严密的试验设计,提高获得课题申请书的质量。郭玉金教授讲述了他在临床药学学科团队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他强调了从临床工作中发现科研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些问题点串联成科研问题。随后,需要对现象的本质进行认知的挖掘,即从机制层面展开科学探索。王媛媛教授表示,药学工作者在开展科研项目时与临床团队的合作尤为关键,鼓励大家与临床医生共同探讨,发掘有价值的科研项目。王天琳教授针对青年药师在成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鼓励更多青年药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开展科研工作,并对研究方向进行合理的选题。


9.jpg



大会总结


随着大会进入尾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荣生教授对当天的精彩内容进行了总结。赵荣生教授表示,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的药学领域杰出代表,代表了当下医院药学科研的最高水平。未来,基金项目将继续支持药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成长,以积累突破、交叉融合、创新转化为目标,推动我国肿瘤事业的蓬勃发展。


10.jpg

此次启动会得到了相关专家及研究者的大力支持,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希望通过公益促进赋能医院药学科研发展,推动我国肿瘤药学临床研究、临床药师科研能力提升,进而助力肿瘤治疗事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返 回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1510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52号太平金融大厦11层1101  邮编:100084

电话:010-88115501  传真:010-88115501转801  邮箱:contact@bqejjh.org.cn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1510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52号太平金融大厦11层1101  邮编:100084

电话:010-88115501  传真:010-88115501转801  邮箱:contact@bqejjh.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