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白求恩志愿专家说丨李鹏:弘扬奥运精神,一起向未来!

2022-03-07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消化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鹏教授胜利完成了本次冬奥的医疗保障工作。近日,李鹏教授通过连线方式分享了作为冬运中心首席医疗官参与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的感受与见闻。


合影.png


李鹏教授(左三)与医疗保障团队同事在冬奥花滑比赛馆内合影


完备的四级医疗体系全力保障中国奥运健儿


北京冬奥会正式起始时间是在2月4日,而医疗保障团队的工作却早于4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李鹏教授担任了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运动中心的首席医疗官,与其他7位医生一起负责中国冰雪国家队医疗保障工作的总体协调和沟通。具体而言就是在队员需要医疗救助时,首席医疗官将根据病情协调24所定点医院,超过200位医疗专家进行诊治。


李鹏教授谈到,在参加这项特殊医疗保障工作起始,团队就已经确定了整体指导思想,将会按照国务院体育总局的总体部署,发挥我国举国体制和东道主优势,发动各界力量,特别是北京市的一些优质医疗资源,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问题为导向,预防为主的总体原则,打造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团队。


医疗保障团队分为四级:一级为29支国家队的队医;二级为8个隔离式训练基地(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的医疗站;三级为专家巡诊会诊;四级为定点医院的绿色通道。


四级医疗保障体系,每一级都将发挥各自的作用。一级医疗团队是离队员最近的队医,他们可以最早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因此对队医的培训、医疗资格的审定都是前期重要的工作。队医培训中主要围绕伤病的预防、预警、康复,康复后重返赛场,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基本实践能力方面。李鹏教授提到,针对队医培训,专门制作了教材和网站,培训资料既有文字内容,也有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


二级基地医疗站的医务人员主要由各个医院抽派,主要是由运动医学的专家组成。


三级专家巡诊、会诊共计储备了200多位医疗专家,以运动损伤专家为主,为队员解决疑难伤病的问题。


四级定点医院绿色通道保障了需要到医院解决的伤病队员快速送至医院救治。包括德尔康尼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医三院、北大人民医院、地坛医院等24家医院。一些特殊疾病,如果前三级医疗保障无法解决时,需要送至定点医院给予及时的诊治。


多维度医疗保障确保运动员快速损伤康复与运动状态


李鹏教授谈到,整个医疗保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国内训练阶段,这一阶段四级医疗保障体系对于队员伤病处理起来相对容易。


第二个阶段为外赛外训阶段,即队员出国参赛获得积分,以拿到最终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李教授坦言,这一阶段的保障工作比较困难。主要的原因有几方面。首先,运动员外训和外赛的地方比较偏远,通常在比较小的城市,医疗条件不尽如人意;其次,训练比赛地与国内有时差,在出现伤病问题特别是紧急损伤时,常常是国内的夜间,医疗保障团队就需要夜间进行会诊处理;第三,一些需要手术的队员,国外条件不具备,需要转运回国内进行手术,这也对医疗保障团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个阶段即为临近赛前及赛时的医疗保障工作,这一阶段的医疗保障工作可以按部就班开展,比较顺利。


医疗保障不仅保障队员的伤病和康复,还需要考虑运动成绩


李教授回顾了在几个月医疗保障工作中几个印象最深的案例。


2021年11月初,国家队一名重点队员还未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但是他的运动水平高很有希望拿到资格。在瑞士训练时,这名队员出现运动损伤,出现右膝关节肿痛,当时不再敢继续练习。当地的医疗条件非常有限,距离最近的医院有300公里,交通不方便,没有办法检查磁共振。治疗中也因防兴奋剂要求无法使用封闭治疗。医疗保障团队邀请国内专家进行了会诊,专家认为仍然有必要做磁共振检查,否则无法判断病情。但是如果队员回国检查,可能就错过了比赛,无法拿到积分,失去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医疗保障团队再次邀请了北医三院的杨渝平主任进行了线上会诊,通过远程指导队医进行体格检查,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给出了判断,初步判断认为继续外训完成比赛应该问题不大。首先,杨主任和队员说明了情况,告知可以继续训练和比赛,以提升队员的信心,然后和队医一起指导队员进行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锻炼和治疗,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运动训练量。因为时差问题,医疗保障队专家还经常需要在夜间观看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分析伤病特点,以制定下一步训练和治疗方案。最终,这名运动员顺利拿到了奥运参赛资格。


另外一个案例是发生在奥运会的测试赛阶段。一名队员在张家口赛区出现右侧足部骨折。如果不是运动员,一般的这种损伤,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展手术,或者固定。但是因为运动员临近奥运比赛,手术的话会对参赛有影响,即使能参赛,也会因手术后一段时间未运动而影响了肌肉,参赛成绩会大打折扣。如果采取保守的固定治疗,可能效果又不好,还可能在再次训练或运动时出现新的损伤,如何权衡利弊在当时是非常困难的。医疗保障团队邀请到北京运动损伤最强的4位专家,采用了微创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队员最后参加了奥运会,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因为队员参加的测试赛,有国外运动员一起比赛,为防止新冠肺炎传染风险,采取了最严格的防疫措施。手术需要在特殊负压病房进行,同时手术的医护人员在术后需要隔离三周。这对于非常知名的专家而言时间成本非常高。但是参与治疗的专家没有任何的怨言,都是义无反顾参与了治疗。


李鹏教授表示,对于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以及奥运会这种特殊时期,医疗保障有了特殊意义,不仅要正确决策治疗方案,保证运动员的康复,还要考虑许多其他因素,例如运动员是否能够参赛、是否影响运动成绩。


充分发挥东道主优势,加强队医力量及营养支持


赛事期间,每个赛场都有专门负责的医疗团队,以及一个大的定点医院。一旦出现运动员受伤,会现场处理,有需要会通过紧急通道送至上级医院。伤势不严重的,会直接送至奥运村,在奥运村里有专门的驻点专家,帮助治康复理疗。三个奥运村,共有28名医务专家组成驻点医疗团队。更多专家是跟队的,来加强队医力量。例如在北京的几个重点队伍里,每一个队都专门抽派了2~3名专家进驻运动队,每天与运动员吃住一起,对队员进行理疗康复,以及具体的损伤处理,这一点充分发挥了东道主的优势。


除了上述在医疗方面的工作。我们还会有专门的营养专家,负责运动员的饮食营养搭配,既要有好的口感,又要保证营养摄入。


冰雪运动中常见消化道症状的防治


李鹏教授介绍说,冰雪运动中,运动员也会出现一些消化系统的症状,比如腹痛、腹泻、食欲不佳等。很多是与训练节奏快、压力大相关,也与寒冷天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有关系。通常会首先采取保暖、减轻压力、保证睡眠来减轻运动员的消化系统症状,有时也会给予对症的药物治疗。


对于参与冰雪运动的大众,也会出现相关的消化系统症状,多数与寒冷天气、海拔高相关。一方面主要关注要做好保暖;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特别是高酸分泌的消化道疾病而言,抑酸治疗还是有效的,PPI是常用的抑酸药物。还有另外一种新型抑酸药物P-CAB,与PPI的作用机制不同,而且抑酸作用更强,不受饮食影响,能更快改善消化系统的症状。


完成了北京冬奥会的医疗保障工作,李鹏教授将在隔离之后回归到日常消化内科的工作中。李教授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让自己真正感受到了奥运精神,以及与所有医疗保障团队成员一起克服困难,取得圆满成功的欣喜。未来,将与全国消化同道继续同行,在临床工作中创立更好的成绩。

返 回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1510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52号太平金融大厦11层1101  邮编:100084

电话:010-88115501  传真:010-88115501转801  邮箱:contact@bqejjh.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