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公益支持的“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基层系列活动——名医故里行平凉站”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民医院顺利举行。活动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委会和围手术期专委会联合发起,甘肃省中西医结合麻醉专委会、灵台县人民医院共同承办。活动通过开展交流指导、学术讨论等形式,旨在加速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的融合创新,推动基层麻醉技术与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消除或缩小区域间服务能力与质量差距。
7月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李天佐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委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苏帆教授,围手术期专委会候任主委、广东省中医院赵高峰教授,西安市儿童医院杨丽芳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孟庆涛教授,以及甘肃省中西医结合麻醉专委会的多位专家赴平凉市灵台县人民医院参访交流。灵台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欢;灵台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红荣,副局长杜晓燕;灵台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郭俊昌,党委副书记、院长姜建国向专家组介绍了灵台县人民医院发展历史和麻醉科诊疗情况。
学术交流环节
7月4日下午的学术交流活动,由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委会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院薛建军教授主持。首先,灵台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欢向远道而来的专家组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委会、围手术期专委会以及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长期以来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力投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李欢副县长在致辞中表示,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的发展对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名医故里行活动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既是对灵台县医疗卫生事业的精准赋能,更是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县委县政府借此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发展纳入到“健康灵台”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来。希望各位专家帮助灵台培养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专业队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李天佐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感谢灵台县委县政府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他特别表达了,此次能有幸参观了皇甫谧纪念馆,近距离了解一代名医的生平及对针灸诊疗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很受教育。名医故里行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更多的西医医学背景的麻醉科医师学习了解中医诊疗及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针灸诊疗是中医诊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刺镇痛的发展对中医走向世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此次灵台站活动让我们在各个方面收获满满,对今后探索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专委会深入基层工作建立了信心和决心。
苏帆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通过对皇甫谧生平事迹的了解,深刻体会到针灸诊疗技术在不断的薪火传承和发展,也希望我们的活动承载中医药文化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不断推动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的传承与创新。
学术分享环节
学术分享环节由广东省中医院赵高峰教授、甘肃省中医院薛建军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王迎斌教授、西安市儿童医院杨丽芳教授主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孟庆涛教授以“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管理”为题进行了分享,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刘亚涛教授以“ERAS实践——兰大一院麻醉手术科中西医结合做的一点点实践分享”为题进行了分享,甘肃省中心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韩旭东教授以“产科大出血患者的麻醉管理及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
学术讨论环节
学术讨论环节由杨丽芳教授主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蒋海斌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王海东教授、兰州市妇幼保健院程殿臣教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丰晖教授、庆阳市中医院金军教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雷燕教授、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王学清教授参与到热烈地学术讨论中。
薛建军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感谢两位主委带领专家小分队千里迢迢来到甘肃传经送宝。通过参观皇甫谧纪念馆和专家们的学术分享,更加坚定了基层麻醉科医师积极开展针刺等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无论是与临床科室合作还是对麻醉科医师进行短期培训等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患者提供更多舒适化诊疗服务的选择,从而提高术后加速康复的能力和水平。
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基层系列活动——“名医故里行”平凉站活动在热烈的学术气氛中圆满结束。本次学术活动深入交流并分享中西医结合在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新技术、新经验与新成果,将助力我国不断承续中医药之精华,走向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守正创新之路做出新的探索。
皇甫谧被人们称做“中医针灸学之祖”,专家团队共同参观了皇甫谧纪念馆,了解名医皇甫谧的生平事迹及《针灸甲乙经》的著述背景。皇甫谧穷搜博采,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纂集加以综合比较,结合临证经验写出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也称《针灸甲乙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1510号-1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1510号-1